产品名称:巴乌
品 牌:辰凤祥
产 地:云南
产品型号:CFXB88-1
调 性:F调和G调
产品规格:仿玉可拆竖吹巴乌
产品介绍:本款巴乌是仿玉竖吹可拆巴乌,有两F调和G调,(购买时请明确要那种,以免给您带来不便),可以拆卸,保养方便,音质好,吹着轻松,以上价格是不含皮盒价格,要皮盒拍前与客服确认。欢迎琴行和老师批发。
修改运费:不同的地方运费不同,以实际运费为准,请新老客户把选中的产品加入购物车提交后联系客服修改运费。
实物图片
以下图片没有经过修饰是实拍图片









巴乌
巴乌,簧管
乐器,也叫“把乌”,流行于
云南彝、苗、
哈尼等民族中。哈尼族称“各比”,彝族称“比鲁”或“乌勒”,侗族称“拜”,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。巴乌的品种较多,在哈尼族,有单管、双管之分,由于竹管长短、粗细的不同,还有高音、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。
巴乌,属竹管铜簧
乐器,簧为舌形。是
彝族、
哈尼族、
傣族、
佤族、
布朗族、
苗族等族吹奏乐器。当地彝语叫“及菲里莫”,
哈尼语叫“梅巴”。巴乌是流行在
中国西南地区彝、苗、哈尼等族的单簧
吹管乐器,巴乌用竹管制成,有八个指孔(前七后一),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
簧片,演奏时横吹上端,振动簧片发声。巴乌音量较小,但音色柔美,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。
演奏方式编辑
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,常用演奏抒情的、宽广的
音调,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。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。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。管身竹制。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,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,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,待缓慢干燥后,竹皮便呈白色。
巴乌用竹管制成,有八个按孔(前七后一),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。
演奏时横吹上端,振动簧片发音。巴乌音量较小,音域较窄,但音色柔美,常用于伴奏舞蹈、
独奏等。
演奏时,管身粗而长者横吹,细而短者竖吹。竖吹口含簧片,横吹将簧片置两唇间,右手食指、
中指、
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, 左手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,吹气鼓簧按孔发音,气流振动簧片并激发管内
空气柱共鸣,用吐音方法吹奏,有滑音、打音、
颤音、抹音、琶音、飞指等技巧,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。
将吹孔四周边缘削平,用蜂蜡粘贴上一枚铜刺簧片。吹孔的大小多据簧框大小而定,一般应略小于簧框。为保护簧舌,常用两根细竹棍镶在簧框两侧,只留一条缝隙作为吹孔。也有的用细竹蔑皮编织成一个保护簧舌的活动环套,吹奏时将其移开。管身上开有八个(前七后一)圆形按音孔。横吹的巴乌,音孔与吹孔不在一条直线上,而呈45度角。还有的巴乌在尾端开有尾音孔。
簧片是巴乌的重要组成部分,民间最早都使用竹制簧片,后来才改进为用
黄铜(62或68乐器铜)制作,也可用合金铜、磷铜或炮弹铜壳制作。铜制簧片的厚度尤为重要,不应超过0.03厘米,厚者一定要用锤锻薄。将铜片剪成长2.5厘米、宽0.8厘米的长方形坯片,然后用锋利的尖刀在其上—刻出锐三角形簧舌。簧舌的大小根据调高而定,以F调为例,舌长1.7厘米,舌根宽0.25厘米,刻好后将簧舌理平,底面用水砂纸磨去毛刺,再把舌尖挑起,使其翘高0.15厘米左右,达到簧舌与黄框缝隙微小、
自由振动通畅。
簧片调音最为关键,簧舌根部较厚,中部及尖端较薄,应一边刮削一边装在巴乌上试听,以灵敏度高、音色优美、各孔发音协调为佳。簧片本身是有音高的,不同调高的巴乌所用簧片的音高也各不相同。通常应为调高的下方五度音,如F调巴乌,簧片应发升B音。簧片的音高允许有小二度的游动范围,如将簧片音提高为下方四度音,就要将基音孔的位置错后或利用管口,才能使发合灵敏、明亮。巴乌与
笙同是簧管配合系的乐器,但簧片不同。笙是每管一簧发一个音,簧舌是长方形的;巴乌是一管一簧发九个音,簧舌是锐三角形的,并且舌尖翘起。虽然都可以做自由振动,但音色根本不同,如果将巴乌换上空的簧片,就不会发出浓厚而柔美的音色。
保养
巴乌保养与葫芦丝差不多,主要是簧片的保护。请参照葫芦丝保养。